上海标准:
光纤色散的“诊脉仪”
来源: | 作者:上海市标准化协会 | 发布时间: 2025-10-31 | 7 次浏览 | 分享到:

建设数字中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任务,光纤网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基石。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光纤光缆作为构建高速、稳定信息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已深度融入 5G 通信、数据中心、云计算等关键领域。中国已构筑起全球最完备的光纤光缆产业链,连续多年稳居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与出口国。色散是光纤关键特性,测试装备是研制光纤的底层测试分析工具,必不可少且不可替代。由于光纤色散测试技术的复杂性,在该项目完成前,只有美国PK和英国PE公司具有色散测试设备及相关标准。相关装备不仅被欧美控制,还对华实施禁售。国内三大海缆公司(中天、亨通、烽火)、重点企业(华为、中电科等)均已被美列入实体清单。这制约了我国光纤光缆产品技术与质量性能的提升,严重影响我国由光纤光缆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跨越式发展。

本标准制定者上海赛克力光电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赛克力光电”),前身为上海电缆研究所通信光电缆专业研究室,多年来深耕通信光电缆领域,以国内外核心标准与前沿检测技术为根基,自主研发系列化国产通信光电缆检测装置,成功打破了国内企业对进口设备的长期依赖,实现了该领域检测装备的国产化替代。

填补国内光纤色散测试系统空白

色散是光纤的传输特性之一,是密集波分复用光纤网络的重要参数之一,直接影响了高速光纤通信网络的容量和误码率。当前,随着AI大模型、生成式AI和边缘计算的爆发式增长,数据流量呈指数级攀升,对网络传输的容量和效率提出了近乎苛刻的要求 ,对测试技术和设备的精度、效率、智能化水平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赛克力光电研发团队依托深厚的技术积淀,十年磨一剑,攻克了诸多关键技术:

1. 针对传统分光技术局限性,提出了声光调制单模窄谱分光机理模型,建立温度补偿机制,实现了稳定的、连续窄谱分光光源输出;

2. 针对功率和时延测试稳定性,建立晶圆级封装模型,研制出高频宽带高增益光电转换装置,极大程度保证了小功率和高频带宽光信号探测,实现时延和功率的稳定输出; 

3. 针对传统时延精度难以满足的难题,提出光纤频域双通道比值测量技术,研制出高精度时延测试装置,首次实现了亚ps级光纤群时延测试;


4. 针对单机测试效率低的问题,建立系统高度集成模型,将CD、PMD、OTDR、ATT等多个光纤测试模块高度集成化,实现一机多用,提高测试效率,将原流程的多机重复测试系统,优化为实现长光纤一站式测试平台。

依据本标准生产的光纤色散测试系统,为国内首台同类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国际垄断,突破欧美产品禁售,推动我国光纤测试技术迈入国际先进行列。经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国家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查新结果表明:该委托项目总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项目通过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成果鉴定:该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果部分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工程院院士黄崇祺先生对此项目评价:光纤色散测试性能居国际领先水平。

对标国际国内技术指标的创新性及先进性

光纤色散测试的核心在于精准获取零色散波长、色散系数、零色散斜率三大关键参数的准确度与重复性指标,这些指标直接决定了测试系统的性能水平。现有国际标准IEC 60793-1-42仅提供试验方法,未对参数指标进行约束;国内现行标准GB/T 14075-2008《光纤色散测试仪技术条件》的指标要求已难以满足当前测试需求。赛克力光电制定的《光纤色散测试系统》标准,在对标国际国内技术指标的基础上,实现了关键指标的突破与超越。

与国际、国内标准的比对分析:

在共有的6项关键指标中,本标准中的零色散波长、色散系数准确度指标,以及零色散波长、零色散斜率重复性指标优于国内标准最高控制要求;国际标准IEC 60793-1-42仅提供光纤色散试验方法,未对测试参数进行约束。本标准明确给出了性能参数指标要求,根据实际使用情况,还对波长步进、测试速度、长度、衰减系数等参数做出规定。

与行业标杆的比对分析:

根据国际、国内光纤色散测试系统实际水平和市场占有率等情况,行业标杆选取PK2880(美国PHOTON KINETICS)代表该类产品中的国际领先水平。美国 PHOTON KINETICS是光纤测试领域的国际引领者,PK2880是其最先进的色散测试设备。在有共同比对数据的6项关键指标中,本标准中的零色散波长准确度指标优于国际行业标杆,在色散系数、零色散斜率准确度和重复性指标与行业标杆水平持平。

通过公开对比,本项目具备创新性和先进性。

取得重大应用成果和社会效益

依据Q31/SEC010-2023《光纤色散测试系统》研制的光纤色散测试系统,是国内首台该类产品。项目形成自主可控的光纤色散测试相关技术体系,获得发明专利9件、学术论文3篇、软著1件;在学术交流方面,赛克力光电标准起草组积极参与国际标准交流活动,将我国在光纤色散测试领域的技术成果与实践经验分享至国际舞台,为全球光纤测试标准体系完善贡献中国智慧。项目荣获“上海市优秀发明银奖”,并得到《劳动报》等权威媒体宣传报道。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光电线缆及光器件分会评价指出:“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使我国成为少数几个具备光纤光缆系列高端测试装备研制能力的国家之一,促进了我国光纤光缆行业相关标准的制修订水平,必将带动行业向更高水平发展。”

依据该标准条款生产的光纤色散测试系统,自投放市场以来,其工作性能、测量精度、操作便捷性及系统稳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国内外众多高端用户的一致好评与高度认可。在行业内得到广泛应用,包括政府部门(如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级检测机构(如国家电线电缆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行业头部企业(如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并成功出口至泰国HBC TELECOM CO., LTD等国际客户,标志着我国光纤测试设备正式进入国际市场。该成果满足了光纤光缆行业的检测需求,推动了我国信息强国战略的实施。

 本标准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光纤光缆是信息网络的核心基础设施,中国是光纤光缆产业链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与出口国。截至2025年6月,全国光缆线路总长度达7377万公里。全球光纤光缆市场规模预计从 2024 年的 280 亿美元增至 2030 年的 450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 8.2%。据测算,到 2030 年,光纤光缆产业对全球数字经济的贡献率将超 15%,成为支撑人类社会数字化转型的 “信息动脉”。光纤色散测试是光纤光缆检测刚需,通过精确测量光纤的色散特性,可以有效评估光纤的传输性能,优化光纤设计,提高光纤光缆的传输效率和稳定性。该成果满足光纤光缆行业的检测需求,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1亿。

本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不仅是我国光纤测试技术的一次重大突破,更是我国从“光纤大国”迈向“光纤强国”的重要标志。未来,随着标准的持续推广与迭代,将进一步赋能光纤通信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球数字经济转型贡献更多中国力量。


 • 典型案例

地址:上海市武夷路258号     电话:021-54048034     邮箱:[email protected]     版权所有:上海市标准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