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标准:
打造白玉兰城市绿化 “新标杆”
来源: | 作者:上海市标准化协会 | 发布时间: 2024-12-24 | 259 次浏览 | 分享到:

白玉兰,木兰科玉兰属落叶乔木,先花后 叶,世界著名观花园林树种。1986年9月,上海 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为上海市花,寓意“开路 先锋、奋发向上”的上海城市精神。然而,经过 30多年的发展,白玉兰在上海城市绿化中的应 用面临多重挑战。抽样调查显示,白玉兰在上海 绿地中的种植量普遍偏少、且长势一般。上海城市道路绿地出现频率仅为0.06%,公园绿地也只有0.74%。为破解这一困局,上海市 园林科学规划研究院牵头制定的《白玉兰栽植养护技术规程》(以下简称“规 ”),通过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管理实施,推动白玉兰在上海城市绿化中的广泛应 用,实施成效显著,成为上海城市绿化的重要标准。

一 、创新突破,解决白玉兰“水土不服”难题

白玉兰在上海的推广应用受限于上海当地特殊的立地条件。作为新成陆滩涂地 区,上海土壤多为盐碱地,地下水位高,土壤pH 值和电导率 (EC 值)偏高。这些条 件对白玉兰这种深根性肉质根植物的生长极为不利。为此,科研团队经过10余年的攻 关,制定了《白玉兰栽植养护技术规程》,实现了三大技术创新突破:

1.1土壤改良与地形营建

规程针对高地下水位及盐碱地问题,提出了通过抬高地形,确保白玉兰栽植时底 部根系高于地下水位50厘米的技术规范。同时,研制了白玉兰专用配生土,结合微生 物菌剂、有机菌肥等改良材料,定向改善土壤活性,确保新移植大规格白玉兰根系快 速恢复生长。

1.2苗木质量提升

为应对白玉兰种苗质量差的问题,规程首次明确了上海适生白玉兰新品种的高枝 嫁接种苗繁殖技术标准,制定了详细的种苗等级划分体系。科研团队成功选育出适应 上海立地条件的白玉兰优良品系,并实现了种苗繁育的精细化和标准化,种苗成活率 达到98%,成苗期缩短了1至2年。

1.3大规格全冠苗木移植技术突破

白玉兰大规格全冠苗木的移植成活率低、成景慢一直是白玉兰种植的难题。科研 团队研发了根系快速恢复剂、花芽分化促生剂等专利技术,提升移植成活率至95%以 上,同时配合自主研发的智能树木健康监测仪,精准监测移植后1-2年的初养护期的 苗木生长,实现了全过程的精细化管控,大大缩短了白玉兰在上海绿地的成景时间。

二、自主创新,培育优质白玉兰新品种

 

上海白玉兰品种单一、观赏效果不佳,是影响其景观效果的主要因素。为提升市花景观效果,科研团队从全球范围内引种玉兰属植物种资 源,建立了全国最大的“玉兰长期试验基地”。通 过对抗逆性、花型花色、花期等性状的深入研究,选育出99个适合上海立地环境的优良品系,获得白玉兰 新品种权6项。

其中,规程重点推荐的‘千纸飞鹤’、‘红玉映天'、‘玉翡翠’、‘玉玲珑' 四个新品种,不仅花期长、香味浓郁,而且对上海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有极强的适应 性。这些新品种通过不同花期、花型、花色的组合,提升了市花景观层次感,使白玉 兰整体观赏期延长了15天,显著提高了市花的“能见度”和市民“感受度”。

三、精细养护,树立行业标杆

在大规格白玉兰全冠苗的栽植养护环节,规程首次对白玉兰的精细化养护管理进 行系统规范,填补了国内外相关标准的空白。针对白玉兰的深根性特点,制定了针对 性的养护技术措施,涵盖土壤改良、栽植方案、遮荫控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特别 是针对初期养护期,规程提出了遮荫控水补养等精细化养护技术,减少了农药和化肥 的使用,养护成本下降4元/平方米,充分体现了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科研团队自主研发了智能树木健康监测仪,实时监测树木的液流强度,及根冠平 衡生长规律,建立了环境障碍因子胁迫下的树势预警系统,实现了苗木全生命周期的 智能化管理。

四、示范引领,推动市花普及与应用

《白玉兰栽植养护技术规程》在制定与推广过程中,得到了国家、省市多个主管 部门的大力支持。该标准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国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上 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等多个国家平台及权威机构采纳,并在上海世博文化公园、崇 明生态岛等重点绿化项目中应用,成功打造了白玉兰景观大道、市花主题公园等多个 示范点。

其中,在2021年中国第十届花卉博览会、2022年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2022年和 2023年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2024年国际园艺花卉展 (Cultivate'24)        展 出,获得了“特色花卉特等奖”、“新优苗木特等奖”等多个荣誉,进一步提升了上海 白玉兰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标准相关内容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一等 奖;中国林学会‘梁希’科普二等奖,国家林草局优秀科普作品奖。

五、标准实施,取得显著社会与生态效益 

规程的实施不仅提升了大规格白玉兰苗木的移植成活率和景观效果,还带来了显 著的社会与生态效益。通过科普推广和市民参与活动,白玉兰逐渐深入人心。自 2019年以来,规程相关内容在人民日报、文汇报、东方卫视等多家官方媒体和“白 玉兰-上海”、“园林杂志”、“林草国家创新联盟”等微信公众号报道,其中, 2019年3月至2024年9月,文汇报2次头版导读、2次海报、5次版面头条,阅读量超 过50万人次。同时,多个与白玉兰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市花书画摄影大赛”、“展市 花英姿、传雷锋精神”科普品牌活动的举办,进一步增强了市民对市花的认同感。

在生态效益方面,规程通过推广适生白玉兰新品种,增加了城市生物多样性,提 高了城市绿地生态服务功能。这些技术创新还为其他地区的白玉兰种植提供了借鉴, 推动了浙江、江苏、安徽等省份的白玉兰产业发展。目前,已建立10余个白玉兰种苗 标准化生产基地,储备优质种苗100余万株,形成了覆盖全产业链的标准化生产体 系,年产值达3.5亿元。

六、展望未来,标准推动高质量绿化发展

《白玉兰栽植养护技术规程》的全面实施,为上海市花的规模化推广提供了有力 保障。在未来三年内,作为技术支撑,本标准将在《上海市花白玉兰推广应用三年行 动计划(2024-2026年)》(沪绿容〔2024〕264)中全面实施。通过该标准,选 育出更多、观赏性强的白玉兰新品种,走进上海街头绿地,走近市民百姓。加大白玉 兰优良品种在重点区域路段、黄浦江与苏州河沿岸以及五大新城等地标建筑区域种植 量,形成处处可见市花景观。通过市花的广泛种植与精细化养护,持续提升城市绿化 质量,打造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形象。

该标准不仅推动了白玉兰的普及应用,更彰显了上海高质量城市绿化引领城市建 设的先锋角色。白玉兰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将在国际舞台上绽放更大的光彩,也将 为上海生态之城、人文之城绿色发展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


 • 典型案例

地址:上海市武夷路258号     电话:021-54048034     邮箱:bzhxh@cnsas.cn     版权所有:上海市标准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