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在银行间市场清算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所”)的推动下,全球中央对手方协会(CCP12)于上海发布《CCP12量化披露实务标准》(CCP SCS 01-2017,以下简称“上海清算标准”),该标准是规范全球中央对手清算机构(CCP),落实国际监管组织要求,定期公开披露金融市场业务运行和风险管理关键量化指标的清算行业国际标准。“上海清算标准”在上海发布,体现了上海正在逐步具备协调、推动和发布金融行业国际标准的市场软环境,是国际社会对上海金融市场发展的积极认可,对提高上海在全球金融领域,特别是监管规则制定层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具有重要意义。未来,上海将有望成为国际金融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发布地之一。
防范化解系统性风险
“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是指在外汇、债券、衍生品等金融交易达成后,由CCP介入原交易双方之间,成为买方的卖方、卖方的买方,并担保已达成交易最终履行的过程。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中央对手清算机制提升市场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风险的作用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和高度重视。2009年G20匹兹堡峰会达成共识,要求标准化金融衍生品交易实行中央对手清算机制。 CCP是具有系统重要性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
近年来,国际金融监管组织不断强化对CCP的监管,先后出台了《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原则》、《中央对手方公开量化披露准则》等一系列原则性文件,要求全球系统重要性CCP对照开展机构建设、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并对业务运行、风险管理等方面关键量化信息公开披露。然而,全球CCP在实务中发现,国际监管要求过于宽泛和原则化,缺少全球统一的披露标准,导致各同业机构量化披露内容和模板五花八门,质量高低不齐。国际监管组织和各国监管机构也希望全球行业能够统一量化披露规范。
“上海清算标准”的出现,改变了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场中信息不透明、不可靠的复杂情况,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可比性,成为全球清算行业跨辖区、跨市场、跨时间比较的统一标杆。目前,超过全球金融市场业务规模95%以上的CCP12主要会员单位已严格遵守“上海清算标准”,影响规模超过500万亿美元。

兼容全球差异统一披露框架
“上海清算标准”兼顾了全球28个国家或地区的法律框架和市场结构、37家会员的业务类型和风控制度等差异,获得了境内外监管机构、国际组织、市场机构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高度认可。
“上海清算标准”发布后,CCP12汇总全球会员按照CCP“上海清算标准”进行量化披露的数据,建立并维护全球CCP风险管理和系统运行的关键数据库;与国际监管组织以及证券业和金融市场协会(SIFMA)、美国期货业协会(FIA)等行业协会沟通,澄清个别数据项定义,并根据其反馈不断完善、提升“上海清算标准”的使用体验。
在内容方面,“上海清算标准”明确了全球CCP量化披露的具体要素,构建了信息披露的统一操作规范,将47项监管要求细化和扩展为205项具体的披露数据。披露数据项全面涵盖保证金参数、抵押品折扣率、风险压力测试场景、回溯测试覆盖率、平仓期限等中央对手清算机构进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各项关键指标。同时,“上海清算标准”对各数据项确定了统一的命名规则,规定了具体的披露频率,建立了统一的信息披露报告结构和格式,使信息披露的准确度、时效性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此外,“上海清算标准”还配套制定了详细的指南释疑,对205项指标一一进行了详细解读,监管和市场机构可以对中央对手清算机构的披露信息进行快速、充分地比较与分析。
孵化全球清算行业大数据
根据“上海清算标准”推动产生的全球清算行业高质量“大数据”,CCP12研究制定了全球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关键数据指标并深入分析,从2018年11月起每季度发布《量化披露专报》。这是第一个由全球CCP联合制定并专业解读的全球清算行业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对国际清算银行(BIS)的《国际银行业和金融市场发展报告》形成有效补充。
同时,负责欧盟金融系统宏观审慎监管和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的欧洲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SRB),根据“上海清算标准”制定了风险监测数据指标,并纳入欧盟金融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测体系,为欧盟各成员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更好地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