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标准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技术支撑,本市持续推进“上海标准”标识制度,围绕“五个中心”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重大战略任务,构建高水平标准集群,打造国际规则“参照系”。10月29日,在上海市2025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本年度“上海标准”隆重发布,共有12个标准项目获评。
2025年“上海标准”项目名录

《科技成果分类评价和价值潜力评价规范》
科技成果评价的“新标尺”
该标准首创“五元价值+价值潜力”双轨评价模型,实现从“经验判断”到“规范评价”新跨越。评价结果被技术交易所、政府产业基金、国家重大专项等采用,已促成企业融资近10亿元,推动上海从“科技成果策源地”向“评价规则输出地”跃升。
《国际医疗服务规范》
国际医疗服务的“新指引”
该标准是全国首部国际医疗领域地方标准,对开展国际医疗服务的机构、制度、服务等方面提出系统性指引。助力上海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国际企业和人才,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集装箱电子单证》
数智港口的“翻译官”
该标准推动集装箱电子单证多源信息融合与多主体协同,实现全球船公司、港口、车队等多方数据安全无缝交互,提升单证处理效率85%,业务时效40%,助力上海港年吞吐量突破5150万标箱,为全球港航业贡献智慧高效的“中国方案”。
《i-线光刻级氟化钙晶体元件》
高端光学材料的“领航员”
氟化钙晶体是集成电路、空间光学等高端装备不可或缺的核心光学材料。该标准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打破国际技术封锁,保障集成电路产业关键材料技术自主可控,为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提供支撑。
《风云气象卫星设计要求》
气象监测的“中国星”
该标准支撑风云系列卫星研制与应用,护航卫星在轨稳定运行,提升我国气象卫星的定量化观测和全球服务能力,卫星采集数据已服务超129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气象预报预警贡献了“中国智慧”。
《X92DF系列船用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
船用绿色动力装备的“探路者”
该标准是国内船舶行业首个完全自主攻关研制的大缸径船用双燃料发动机标准。依据该标准生产的发动机在中远海运、法国达飞等多家国内外航运公司的高端远洋运输船型上应用,取得经济效益超88亿元。
《深海智能挖沟铺缆机器人》
深海作业的“破局者”
深海挖沟铺缆机器人标准广泛应用于跨洋通信海光缆、海底油气输送管道、远洋电力电缆设施的铺设保护及应急维修。引领全球深海作业电动化、智能化技术潮流,实现从“深海进入”到“深海开发”的跨越,助力建设“海洋强国”。
《城市轨道交通TACS系统技术规范》
轨交运行的“智慧大脑”
该标准创新构建了车载分布式架构,实现列车从“被动执行”到“主动决策”的突破性转变。标准实施后,系统可用性超99.99%,核心设备故障间隔超百万小时,达国际领先水平,推动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
《光纤色散测试系统》
光纤色散的“诊脉仪”
该标准的实施打破了国外产品长期垄断中国市场的局面,为5G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光纤光缆测试提供依据。使我国成为少数具备光纤光缆高端测试装备研制与生产能力的国家之一。
《RMW3系列万能式断路器》
智能配电的“安全阀”
该标准聚焦新能源对配用电安全性、可靠性的要求,首次提出适用于20Hz频率的断路器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自实施以来,已累计实现销售额超5亿元,应用于光伏配电网络、风力发电等场景。
《基于北斗/GNSS的广域实时精密定位服务软件功能技术要求》
时空服务的“新基准”
该标准是高端装备制造与时空信息服务深度融合的典范。应用于珠峰测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工程,为用户提供覆盖全球、实时可追溯的精准定位服务,让“中国精度”闪耀世界。
《桥梁运维服务规范》
韧性桥梁的“智管家”
该标准依托卫星遥感、无人机等技术,构建“绿色低碳+数字化”桥梁运维体系,变被动处置为主动预警,保障桥梁结构运行安全。标准在上海、青岛、新加坡等境内外推广应用,树立了桥梁安全运维的标杆典范。